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和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我校开放教育、社区(老年)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与水平,4月29日上午我校组织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党委书记李欣,党委委员、副校长冯波,以及承担开放教育、社区(老年)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参加活动。
首先,左玉新同志领学了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通过学习,教师们深刻领会了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政策导向,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与方向,从思想根源上深化了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实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升华,为后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展示环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展示环节,五位教师以说课的形式,如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巧妙融合,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分享。杨琦聚焦艺术教育,探索《声乐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挖掘声乐艺术中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张向颖从机械领域出发,解析《滚动轴承与思政元素》,以轴承运转的协同性映射团结协作精神;高勇军立足计算机学科,阐释《关系规范化理论》中的逻辑严谨与责任担当;张格熙结合音乐教学,展示《律动钢琴》如何在音符跃动间传递坚持与创新理念;高鹏深耕人文领域,深入思考《汉语言文学蕴含的思政元素》,以经典文本为桥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他们的精彩分享,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多学科、多角度的创新范例。
教学展示结束,参加备课活动的10余名教师依次发言,围绕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展开研讨,并结合自身专业和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分享在授课过程中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教师们各展经验、畅所欲言,在思想的交融与碰撞中,为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化与发展凝聚更多可行方案。
副校长冯波充分肯定了此次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指出我们要以广袤中国大地为课堂、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为素材,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上。
最后,党委书记李欣围绕“为何推进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开放大学课程思政的特殊性”等三个方面为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遵循。他指出,课程思政巧妙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专业课程内容,是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抓手,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塑造完美人格的有效补充。
他强调,加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要注重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堂思政”,要建立系统科学的体系。二要增强课程思政教师教育教学本领。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要着力提升专业素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本领。三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氛围。良好的课程思政氛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要以“协同育人”为核心理念,通过校园文化浸润、教师能力提升、学生主体激发、评价体系创新及课程资源整合,构建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四要加强“主题”建设。加强“主题”建设是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要高质量建设课程思政模块,强化价值引领与学科融合,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建立跨学科协同机制,着力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本次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不仅强化了教师们的协作意识与凝聚力,还促进教师间的经验共享与资源整合,推动学校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 “大思政” 育人格局,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